发布日期:2025-08-17 20:54 点击次数:73
虽然已经是立秋了,但天气可一点没“秋高气爽”的意思,而且您是不是感觉这段时间特别难熬?太阳还是火辣辣的,空气又闷又潮,身上老是黏糊糊的,稍微动一动就一身汗,整个人像是被裹在一层湿热的毯子里可信的股票配资平台,浑身不得劲,脑袋也昏昏沉沉的?没错,这就是末伏“秋老虎”加“湿气重”的威力。
这种又热又湿的天气,咱们身体里的“大管家”——脾胃,可谓是压力十足!所以啊,末伏养生,头等大事就是健脾益气。如果能在这个时间把脾胃照顾好,不仅能让我们舒舒服服地度过这难熬的末伏,更能健健康康地过秋冬。
既然说了末伏要重点照顾脾胃,那这又闷又热的天气,到底是怎么给脾胃添乱的呢?
头号麻烦:湿气太重,脾胃“运不动”
末伏的湿气可不一般,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又沉又黏糊,这股湿气弥漫在空气里,也特别容易钻到我们身体里。虽然脾胃是运化水湿的主力军,但湿气太多了,也会超出它的处理能力,而结果就是脾胃运化食物和水液的能力大打折扣。具体表现就是:胃口变得很差,看见什么好吃的都提不起兴趣;肚子老是觉得胀胀的,吃一点点就饱了,甚至不吃也胀;大便总是不爽快,要么稀溏,要么黏糊糊的粘马桶,感觉排不干净;整个人懒洋洋的没精神,身体感觉特别沉,头也像裹了块湿布似的,这些都是湿邪困住脾胃的典型信号。
展开剩余82%二号麻烦:暑热蒸腾,脾胃“气不足”
虽然已经立秋了,但天还是很热,中医认为暑为阳邪,性质是又热又容易让人出汗的,而汗水流出去的同时,津液大量丢失,气失去依附而随津液外泻。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,经过暑热这么一折腾,最先消耗的就是脾胃之气,气一虚,脾胃干活就更没劲儿了。所以很多人到了末伏会感觉特别容易累,浑身没力气,稍微走几步路或者做点家务就气喘吁吁、大汗淋漓的;平时可能挺爱说话的,这会儿也懒得开口,就想静静待着;整个人的状态就是蔫蔫的,提不起精神头,这些都是暑热耗伤脾气所导致的表现。
明白了末伏对脾胃的双重打击,咱们接下来就得说说怎么应对了。给脾胃帮忙,不能乱来,得抓住几个核心原则。简单说就是:先帮脾胃松绑,再给脾胃补充能量,同时还要注意防寒保暖。
先来简单解释一下“松绑”的问题,因为脾胃被湿气困得死死的,这时候给它硬塞补品,不仅吸收不了,反而更可能添堵。所以,首要任务是把困住脾胃的湿气赶走,让它先能正常动起来。
中医对付这种湿困,常用两种温和的方法:一种是利用一些气味清香的食物或药材,比如陈皮、砂仁、藿香等,这股清香能叫醒被湿气闷住的脾胃,就像开窗通风一样,让它精神一振,恢复运化的能力;另一种是用一些性质平和、能帮助身体排出多余水湿的东西,比如茯苓、薏米、赤小豆等,让滞留的湿气通过各种方式排出去,身体感觉更清爽。
健脾除湿的食疗方子有很多,但比较经典的是四神汤。四神汤由茯苓、山药、莲子和芡实组成,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材,具体用量是山药、莲子、芡实、茯苓各15g,清水2000毫升。做法:用小火煮30分钟,加少许冰糖调味;再继续用小火煮10分钟即可。
茯苓甘淡性平,除了利水渗湿之外,还能够健脾。脾虚会导致湿气重,而茯苓可以使脾气健运,恢复脾运化水液的能力;山药既滋阴又利湿,既滑润又收涩,能健脾补肺、固肾益精;芡实和莲子都是睡莲科植物的种子,性平味甘涩,都可以补脾益气,益肾涩精。但莲子的补脾能力要强于芡实,而芡实的祛湿能力则强于莲子,二药相配,也算是相得益彰。
四神汤里面这四味药食同源的食材性质都非常平和,不光能祛湿,还能健脾固肾,不管是湿热还是寒湿都能用,对大家具有普遍适用性。
还有一个食疗是陈皮老鸭汤,材料:陈皮9g、鸭肉300g、冬瓜300g、薏米45g。做法:鸭肉去内脏洗净切小块,冬瓜切块,清水2升煮开后放入上述食材,同煮1小时后加盐调味即可食用;陈皮核桃仁粥,材料:陈皮15g、核桃仁60g、大米180g。做法:陈皮用水润软后切细丝,核桃仁捣碎,连同洗净的大米一起置于锅内,加入适量清水,约煮1小时成粥,调味即可。
陈皮性味辛苦性温,入脾肺经,可以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。陈皮是药食同源的食材,但需要注意的是,陈皮性偏温燥,其燥湿能力较强,体质阴虚或内有实热的人应慎用,避免加重症状。
如果把湿气赶跑了一些,那么脾胃稍微就能喘口气了,这时候就可以考虑给它补充点能量了,也就是补脾益气。但末伏天补脾益气得格外小心,不能一股脑儿上猛药大补,过于滋腻厚重的东西,反而容易让脾胃负担更重。要选择性质平和、补而不燥、补而不滞的食材,比如我们常吃的小米、南瓜、山药,或者温和的药材如用量较少的党参、黄芪等等,它们的力道比较和缓,不容易上火,也不容易助湿,能慢慢给疲惫的脾胃加把劲,改善乏力、气短、没精神的状态。
食疗可以试试小米南瓜山药羹,材料:小米45g、南瓜180g(去皮去籽,切小块)、新鲜山药90g(去皮,切小块)、枸杞少许。做法:小米淘洗干净;锅中加入清水和小米,大火煮开;水开后加入南瓜块和山药块;再次煮开后转小火,慢熬 30~40分钟,期间不时搅拌,防止糊底;待小米开花,南瓜、山药软烂,汤汁变得浓稠即可;出锅前可撒上几粒枸杞。此食疗温中和胃、健脾益气,可作为早餐、加餐或晚餐主食,无需加糖。
黄芪党参炖鸡汤,材料:鸡块300g、黄芪12g、党参12g、红枣6颗、生姜枸杞适量。做法:鸡块冷水下锅,加入姜片和少许料酒,煮沸后撇去浮沫,捞出鸡块洗净沥干;黄芪、党参、红枣(去核)冲洗干净;将焯好水的鸡块、黄芪、党参、红枣、姜片放入砂锅或炖盅中,加入足量清水;大火烧开后,转小火 慢炖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;在关火前 10分钟,加入洗净的枸杞;关火后,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。黄芪、党参渣可捞出弃去。此食疗健脾益肺,适合气虚乏力、精神不振、易感冒、食欲差者。
最后就是顾护阳气别贪凉了,末伏天热,大家本能地想靠冷饮、空调来降温这没错,但这样的行为好像有点对不起正在努力对抗湿气的脾胃。过度的寒凉,尤其是直接吃进肚子里的冰镇食物和饮料,或者空调冷风对着肚子吹,都会损伤脾阳。脾阳就是脾胃的动力,如果这股暖气不足了,脾胃就更没力气去运化水湿,湿气反而会更重,甚至可能引发或加重腹泻、肚子冷痛等情况。所以,即使在热天,也要注意腹部保暖,睡觉盖好肚子,少吃生冷瓜果,尤其是冰镇的,喝常温水,空调温度别打太低。保护好脾胃这点阳气,它才有能力去干活、去化湿。
除了上面提到的食疗之外,身体上有几个穴位,经常按揉能辅助调理脾胃。
足三里是健脾胃要穴,位置位于小腿外侧,犊鼻下3寸,犊鼻与解溪连线上。每天用大拇指按揉左右两边各几分钟,感觉有酸胀感就行,能帮助消化,强健脾胃;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,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,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,比目鱼肌起点上。这也是健脾化湿的重要穴位,按揉有助于缓解腹胀、水肿;中脘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上4寸。用手掌轻轻按揉或用温热的手心捂一会儿,能调节中焦,缓解胃胀、没胃口;坐着的时候,还可以用手掌或空拳,沿着小腿内侧从膝盖下方轻轻拍到脚踝,每天拍打几分钟,也有助于疏通经络、健脾祛湿。
除此之外,日常习惯也很重要。选择清晨或傍晚稍微凉快的时候,做些舒缓的活动,比如散步、慢走、打打太极拳或八段锦等,让身体微微发热、出点小汗就很好了;虽说现在白天还是很热,但早晚已经开始变凉了,所以睡觉时可以在肚子上搭条薄毯,护住肚脐和腹部;思伤脾,所以老操心、想太多、心情郁闷也会影响脾胃。况且末伏天本来就容易让人烦躁,更要有意识地调节情绪,找点喜欢的事做,保持心情舒畅平和,对脾胃也是种保护。
最后想跟大家说的是,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点强调脾胃的重要性,是因为强健的脾胃是秋冬健康的基石,把脾胃这个后天之本养好了,气血生化才有源头,全身的能量供应才充足。只有这样,到了干燥凉爽的秋天,脾胃才能更好地运作,更好地抵御外邪;而到了寒冷的冬天,身体也才有足够的精微物质来温养脏腑,抵御严寒,从而减少生病的概率。所以说,末伏养脾胃,表面看是解决当下的湿热不适可信的股票配资平台,实际上是为接下来小半年,甚至更长时间的身体健康做的一项长远投资。
发布于:北京市上一篇:北京股票配资网 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电动拖轮船队在天津投入使用
下一篇:没有了